苏博雅 浙江大学
内向不善言辞如我,以为上了高三老师也只会关注那些外向积极的学生。但现实却如拂面的温暖春风融化了我冰冷的预设。
作为一个班级的统领,窦灿老师没有喜以谬赏、怒而滥刑,也没有片面关注会说话讨老师喜欢的同学,更没有放弃每一个同学,而是喜爱关心班里的所有同学,耐心为我们答疑解惑。最令我触动的是,临近高考的几个月,灿老师的腿受伤了,必须长时间住院治疗。快高考那几周,她回来了,看到她拄拐走得飞快,我满心欢喜以为老师快好了。可是嘴快的同桌悄悄告诉我,灿老师的伤依旧严重,只是因为想陪我们度过人生中最重要的考试才回来的。那一刻,我们几乎垂泪。
班里的其他老师也对同学有很大帮助。李业松老师面对班级后劲不足的问题,夜里睡不着也要想出提高我们历史成绩的办法;李雪媚老师幽默风趣的数学课常常使得大家想走神都走不了;陈晓蒙老师认真细致地抓每个同学的英语,亲力亲为;臧春芳老师把政治学习与当下时事结合,政治课如听故事一样有趣;杨瑞娜老师课上课下都和蔼可亲,尽力解决每个问题。有他们的助力,我们也在日复一日地学习中沉淀自己,绽放光彩。
116班的我们一起度过了两年的风雨,像一家人一样携手共进。不像有些人所说,文科班就是不行,我们班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。无论是带动整个班积极向上的饶慧琳,还是自己也没考好却安慰别人的姜涵、赵泽屿,亦或是两年如两小时勤勤恳恳干活从不嫌累的付博远,这些优秀的同学大家都看在眼里,记在心里。我永远不会忘记有人哭泣时同学宽慰的话语,上午第五节课时同学间的零食传递,考好时我们为每一个人快乐的气氛。
有人说:“人无法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。”可是与116的同学们在一起的时候,我们一同感受喜怒哀乐的时候,我却真实地感到自己就是活在蓬勃的青春里。
“偷师”也不失为一种办法。回到116,我一直沉浸在慢节奏学习的舒适里,直到一天桑老师悄无声息地站在我后面:“再考不进年级前二十就打你。”(现在才发现其实是吓唬我。)此后,为了不被“打”,我开始自己制定紧张的学习计划。可是事与愿违,年级前二十离我越来越远,特别是语文竟偏科出了新高度。灵机一动,我决定从源头着手:找桑老师问语文。果然,老师教我的非连和语用从以往的大坑变成了现在的加分项。偷师的过程很惊险,但是丰硕的结果更惊喜。
到了高三下,班里包括我在内的三个人去“偷师”数学和生物。韩晴老师雷厉风行的数学课需要我们全神贯注才能跟上。王丽赛老师深入浅出的遗传题讲解令我们赞叹不已。这种走班的经历,是独一无二的,是硕果累累的。
回首高三一年,有老师教导,同学相伴,甚是幸事。祝愿老师们天天开心,同学们去到自己理想的大学,学弟学妹们高考得偿所愿!!
再次祝贺苏博雅同学圆梦浙江大学!苏博雅同学看似“不符合常规”的成长轨迹,恰恰是她脚踏实地、勇于探索的证明。她笔下流淌的师恩厚重、同窗情深,不仅是个人的温暖记忆,更是滨湖志臻育人沃土上全方位支持梦想的生动诠释。